跨界整合 “互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

编辑:江南果菜市场    日期:2016/2/18 14:37:11

从古至今,中国都自诩为农业大国。从唐代的八百五十万顷耕种面积到2014年的13516.34万公顷,这两组令人骄傲的数字的背后却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说时代发展至今鲜有出现手中无粮的悲戚之景,但是大多久居深山的农夫也无法实现脱贫致富的转变。随着电子商务的鼎盛,农产品随着淘宝、放心商城等大型电商平台的脚步向前不断的迈进。乍一看是农民跟着电商发家致富了,实际上能够华丽转身的也只有少数人,或者说少数年轻人。而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引出了农业还没被发掘的巨大潜力。
  “1+1>2” 告别盲从
  以往的农民销售渠道大多为菜商收菜,且价格往往由不得农民做主。菜商们聚在一块儿,就把价格定了下来。因为没有其他销售渠道,农民们只能全凭菜商们说了算。
  互联网+农业也不仅仅是这两个行业的相互结合。农产品需要有更多的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与物流的结合则能有效的解决渠道单一这一问题。绕过了菜商的压价,把主动权留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经常能够看到“蒜你狠”或是“姜你军”等标题出现在各大新闻门户首页。上一季的的“明星产品”下一季往往只能卖个白菜价。这些农产品一年贱一年贵,看似是规律,但这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大伙想到一块儿,都遵循这个规律种值,恐怕又事与愿违。
  互联网平台能够将一个村、镇或是一个区域的本季种植情况加以整理,呈现在农民面前的答案便是到底种什么。清晰的数据摆在面前,没有人盲目跟风,就不会再出现盼着卖出能上头条的价格结果却回本无望的情况。
  与互联网的结合能够让农民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不仅杜绝了产能过剩的情况,还能保有稳定且持续的收入。
  互联网+农产品牌
  “烟台苹果,莱阳梨。德州西瓜,郯城杏。”上述农产的价格往往都高于一般的同类产品,原因就在于品牌的树立。种植散户多数都是各种各的,并不是人与人之间多有隔阂,而是没有意识到品牌的力量。要想树立品牌,首先得跟上生产规模。有了产量便有了要价的资本,作为国家级示范社的华安瓜菜合作社把农户组织在一起,并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庵上村成了有名的瓜菜生产基地,农户瓜菜能卖上好价钱。
  当品牌在互谅网平台上打响了,慕名前来收购的人当然络绎不绝。农产品每每都能卖个好价钱,或者还收到下一季的预订。
  互联网+农业并没有对农业生产的本质做出任何改变,只是负责将信息更有效的进行了传递。这样的传递带动了淘宝、京东、放心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的销量;这样的传递为物流行业带来了循环的业绩;这样的传递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互联网为各个传统行业带来的不只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的新发展生态。
来源:中商交农业网

查看更多

返回

版权所有©2015-2021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

粤ICP备12034122号

站点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