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提高种菜成本 各国如何应对高菜价

编辑:江南果菜市场    日期:2010/5/31 14:55:42

本报驻日本、韩国、美国、越南特约特派记者 蒋丰 卢昊 温志 李焰 刘刚 本报记者 段聪聪


“高菜价”近期成为中国老百姓街头巷尾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这菜价太贵了,都好几块钱一斤,买趟菜就得花上几十块钱。”居住在北京朝阳区青年路附近的刘玉茹大妈刚从农贸市场走出来,对《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说。虽然5月初以来,全国的菜价已经比4月份有所回落,但是老百姓还是感到这菜价是一年比一年贵。中国老百姓原本习以为常的低廉菜价缘何正在逐渐消失,高菜价背后究竟有哪些推手?


富国菜价远高穷国


“长期来看,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流通环节成本太高是造成蔬菜价格上升的原因。但这一因素并不排除短期季节、天气甚至炒作的因素”,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教授蔡志洲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一些西方国家也都像中国这样经历过由于城市化迅速推进,劳动力成本上升所造成的菜价上涨。”


日本有“菜市”的说法,政府重视“菜市”的程度一点不亚于“房市”和“股市”,因为日本人不可一日无菜。日本农学博士古谷正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日本人平均每人每天消费蔬菜300克,比起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天消费蔬菜90克要高出许多,但比起韩国人每人每天消费400克又要少一些。目前,日本蔬菜等农产品价格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到三倍以上。


古谷正说, 日本经历了从低菜价到高菜价的过渡。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后,日本各大城市的蔬菜还依靠周围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来供应,菜价相对低廉。到了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都市化的快速推进,蔬菜流通开始呈现越来越远途化的倾向,即从偏远农村或国外进口蔬菜。目前,日本主要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美国、新西兰、泰国、墨西哥、韩国等进口蔬菜,其进口蔬菜量约占日本蔬菜消费量的17%。古谷正说,由于供应地区的变化,地理上的距离加长了,运输费用就会增加;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人力资本也增加了。所有这些,在城市化过程中最后都要在蔬菜的“高价”上表现出来。


中国人对韩国高菜价的认识通常是从韩剧中得知的。据韩国农协的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首尔一棵白菜的价格一度达到6000韩元(合人民币33元左右),是往年的2倍多,萝卜、洋葱的价格也明显比往年偏高。韩国有专家分析说,菜价高涨有流通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因为蔬菜本身的特点造成的,蔬菜保存期限短、体积大,这样就增加了包装费用以及运输费用。此外,韩国劳动力成本高,对国外农产品的进口限制也是造成韩国菜价高的主要因素。


在美国,菜比肉贵也成为一种常态。最便宜的是鸡肉,有时可以便宜到不足1美元一磅,猪肉和牛肉则要贵一些。不过,像芦笋、四季豆之类的蔬菜通常与猪肉价格一样,一棵大白菜折合人民币也要50元左右。而在越南等城市化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菜价则十分低廉。越南目前城市人口比例在40%以下。记者在越南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随处可以见到菜市场,而大型超市却并不多见。通常,菜市场里的蔬菜靠摩托车或人挑扁担运送,价格要比超市便宜很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西方发达国家,菜价高过肉价,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农产品价格往往比劳动生产率高的工业产品价格上升得快。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制造业产品的价格一直处于低水平。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价格一直处于升势,这其中不仅包括蔬菜,还有粮食等。张晓晶表示,这种态势与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


蔡志洲也表示,中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周边的菜地变成了高耸的楼房,原来的农产品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城市蔬菜农副产品供应越来越少地依靠自身。这无疑增加了供应链条上的环节。如果外地的供应出现问题,或者运输成本提高,肯定会使城市农副产品价格发生大幅波动。


降低物流成本很关键


不过,《环球时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在中国,除了城市化等长期因素以外,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也有一些其他因素。以北京为例,新发地一些蔬菜的批发价格能够比市内二级批发市场的价格便宜一半左右,超市和商场里的蔬菜价格则是新发地价格的2-3倍。据专家介绍,从菜农到餐桌,蔬菜一般都要经过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早市超市等5个环节。而每个环节都要加价,都会损耗,导致蔬菜价格很难降下来。通常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利润在25%-30%。而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它是指农业生产基地与超市签订定向供应协议,直接向超市供应农产品,目的就是要减少流动环节,发展农业生产。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 而我国仅为为15%左右。


《环球时报》记者特别采访了东京市内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三德(santoku),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超市内农产品绝大多数已实现了产地直销。例如,现在超市里销售的西红柿已经不再向东京蔬菜批发市场进行采购,而是在千叶县地方农协的协调下,直接和当地的农户签订预定合同,在当地进行简单包装后,由和超市签订长期合同的运输公司配运,在清晨前到店,在店内完成最后的包装后就可以进入销售了。记者在店里看到一些特别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如青森的苹果、山形的白桃等,不仅完全从产地直接购运,甚至可以在标签上看到具体的农户名称。


古谷正告诉记者,日本控制蔬菜价格上涨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推进蔬菜产地“大型化”和超市密集化。据统计,现在日本人54%是在食品超市购买蔬菜,23%在街头小型超市等购买蔬菜,超市化比例为77%。


在美国,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十分完备,蔬菜从生产、供货到销售,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系统性的供应链,这是美国菜价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现代化超市连锁企业的运输团队能流畅地将蔬菜从供应商那里运送到超市的货架上,而且与供应商谈价钱时,后者几乎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另外,利用其规模优势,超市物流实现了订货量大、运载量大的物流特点,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中国正推动相关改革


中国政府已经着手解决高菜价问题。商务部相关人士近日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从2008年开始商务部已启动了“农超对接”的试点工作,未来这一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农民不知道市场在哪里,盲目种、盲目卖,而价格的高低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超市经营者来到农村,与农民签订生产协议,一般还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引导。这样农民的生产有了目的,不会出现“年初种、年尾发愁卖”的问题,也避免价格忽高忽低损害农民的利益。超市不仅可以因此降低采购成本,而且还可以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监控,确保蔬菜质量。


据悉,在天津地区,“农超对接”已经显现出了效果。以前,超市的菜价能比农贸市场上贵出50% 甚至1倍。自从天津的某大型超市在山东、辽宁、河北等地,以及天津周边地区建立了对口的蔬菜供应基地以后,直接从菜农手里进货,然后在卖场里销售, 超市的蔬菜价格便宜了很多,集中采购让菜农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实惠。


东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川井良一表示,日本“菜市”的稳定与日本政府的一项立法有关。早在1966年,日本就出台了《蔬菜生产上市安定法》,其目的是建立蔬菜的集中产地和稳定价格,指定生产蔬菜的基地和蔬菜消费地区,将蔬菜的生产和消费连接起来,对保证大中城市的蔬菜均衡供应、稳定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据国内某权威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中国目前正在推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税制改革,理顺税负关系。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以增值税为例,国家鼓励农产品购销的增值税13%的返往往无法让农民受益,这种情况以后将要改变。此外农产品在在跨省流动中存在一些壁垒,这些需要进一步打破。”


--环球日报


查看更多

返回

版权所有©2015-2021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

粤ICP备12034122号

站点卫士